第一,振動和彎曲磨損。
當鉆柱達到臨界速度時,鉆桿會發生振動,這往往會導致鉆桿彎曲、過度磨損、快速損壞和疲勞失效。特別是鉆桿的兩種振動(節點振動和彈簧擺振動)重合時,最不利。臨界速度隨鉆具的長度、尺寸、接箍尺寸和鉆孔尺寸而變化。
第二,拉伸失效。
鉆桿過程中經常發生拉伸失效。當提升張力超過屈服點時,鉆桿壁的最薄弱部位或最小截面會出現“細頸”變形。如果提升力超過剛才的極限強度,鉆桿就會斷裂。拉伸失效通常發生在鉆柱的上部。因為上部鉆具既要承受壓力,又要承受鉆柱重量。
第三,疲勞損壞。
疲勞失效是鉆桿最常見的失效形式。鉆桿應承受拉伸、壓縮、扭轉和彎曲的周期性應力。張力和彎曲是最危險的應力。目前鉆桿疲勞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鉆桿在彎曲孔中旋轉時產生的周期性應力。在彎曲的鉆孔中,即使鉆鋌有足夠的厚度,仍可能發生疲勞破壞,破壞的位置也不一定。當鉆桿彎曲時,鉆桿旋轉一次,相應位置會因反復拉伸和壓縮而產生周期性應力。靠近鉆鋌的鉆桿最容易彎曲,因為鉆鋌剛度較大,能抗彎曲,鉆鋌上方的鉆桿會發生彎曲。
同時,鉆桿上的最大應力出現在鉆桿加厚部分的端部,距離接頭約50厘米。如上所述,接頭不可能彎曲,彎曲只能發生在管壁較薄的鉆桿管體上。在橫截面變化的位置,起到虎鉗一樣的固定作用,使其成為彎曲力的支點。如果鉆桿在其整個長度上均勻彎曲,作用在鉆桿上的應力將變低,疲勞失效的應力循環次數將增加。